18081964271

IEAC英语教师专访系列 | 周沛沛:打破英语学习的“文化失语症”

发布时间:2025-03-21 浏览次数:566024次

在AI纠音、智能翻译盛行的时代,为什么孩子学了十年英语仍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观点?当标准化教材与真实文化语境割裂,如何让语言学习真正“活”过来?


深耕英语教学多年的成实外·乐学家iEAC英语老师周沛沛,给出了她的答案——“英语不是答题工具,而是文化思维的脚手架。




PART.01

{教学理念}

语言即文化护照

重构语法的生命维度


「那些在试卷里休眠的语法结构,本就该在真实语境中苏醒。」翻开周老师的教案,剑桥原版教材与真实语料交织成「话题式语法图谱」。


“能用英语描述伦敦的大本钟,却说不出川剧变脸的文化内核,这是当代学生的‘文化失语症’。”周老师说道。



周老师的课堂从不局限于课本,在《Our World》教材的“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”单元中:


文化混搭实验:学生用万圣节的南瓜灯表达对祖先的思念,撰写中英双语祭文;


生活解码任务:对比分析墨西哥亡灵节供品与成都火锅宴,用英语解读“辣椒背后的天府文化密码”;


痛点爆破法:鼓励学生吐槽教材:“为什么总学伦敦天气不学成都雾霾?”反向激发用英语表达本土关切。



PART.02

{课堂设计}

AI无法取代的课堂

从“心灵日记”到英文版《环保西游记》


面对AI技术的飞速发展,周老师坚信,真人教师在英语教育中的价值是无法被替代的。

她的课堂通过“英语心灵日记”,学生得以用英语表达内心困惑,周老师选择用三个“人性化壁垒”守护教育温度:


情感共鸣场:每周“英语心灵日记”中,学生用外语倾诉成长困惑,教师手写批注成为心灵对话桥梁;


思辨熔炉:围绕AI伦理等议题,组织“角色置换辩论”——学生化身科学家、心理学家,用英语碰撞多元价值观;


创造力试验田:将《西游记》改编为英文环保短剧,唐僧用可降解袈裟,金箍棒变身垃圾分类棒,让古典IP焕发现代生命力。



破解“文化失语症”:从纽约地铁图到成都辣椒魂

面对学生“能聊熊猫却说不出变脸意义”的窘境,周老师的破局三招直击痛点


①川派英语词库:在“Traditional Arts”单元补充“face-changing(变脸)”“spicy soul(辣魂)”等本土化表达;


②反差教学法:对比教材中的纽约地铁图与成都地铁英文播报,解剖“Chinglish进化论”;


③文化爆破行动:让学生拍摄自己的午餐,用英语解释“为什么成都人的饭盒里总有一勺辣椒油”。



唤醒学习倦怠期:让高中生教小学生,用“黑匣子”见证成长

当学生陷入疲惫期,周老师的“微光计划”悄然点亮信心:


降维打击法:安排高中生辅导小学生英文绘本,用“被需要感”重燃热情;


黑匣子实验:秘密录制学生课堂发言,一周后回放对比自我评价——“原来我的发音进步这么大!”;


成就可视化:将38次纠音训练后的口语流利度曲线(67%→92%)制成成长图谱,悬挂于校区荣誉墙。




PART.03

{ 初中三年英语规划 }

从“筑基”到“精准爆破”的科学规划


针对中考核心能力,周沛沛给出三年学习地图:


七年级:用“时态语态思维导图”构建语法体系,阅读《Charlotte’s Web》积累原版语感;


八年级:跨学科攻破《Our Planet》纪录片解说词,用英语探讨“中学生是否该用手机”;


九年级:通过CNN 10学生版新闻,在“AI伦理”“环境保护”等议题中锤炼批判性思维。



-END-


最后,周沛沛老师向学生们推荐了五本英文书籍和两部电影。


《Charlotte’s Web》(夏洛的网)

新闻网站CNN 10(学生版) 

《Wonder》(奇迹男孩)简写版 

《Soul》(心灵奇旅)

纪录片《Our Planet》  


当语言学习被困在分数与刷题的牢笼,周沛沛的课堂始终在追问本质:英语教育的终点,应是让孩子自由表达文化立场,自信参与全球对话。


学科能力评估

立即提交